這是一篇登載在Europe’s Edge的文章,作者 Edward Lucas 是歐洲政策分析中心 (CEPA) 的非常駐高級研究員。 他曾是《經濟學人》的高級編輯。 自 1986 年以來,盧卡斯一直報導中歐和東歐事務,撰寫、廣播和就該地區的政治、經濟和安全發表演講。
他畢業於倫敦經濟學院,在柏林、維也納、莫斯科和波羅的海國家長期服務於外國記者,是國際公認的間諜、顛覆、歷史利用和濫用、能源安全和資訊戰專家。
這篇文章讓我們看到一個反對中國霸凌台灣的國際分析家,此時大聲呼籲各國伸出雙手支持立陶宛!
以下結錄重點,和大家分享:
//
We lost Afghanistan, now save Lithuania.
我們搞丟阿富汗,現在得救立陶宛
(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PA https://reurl.cc/83KR3M)
三十年前這個月份,立陶宛戰勝被輾壓的可能,成功抵抗蘇聯以致命暴力為後盾的經濟封鎖,加速那邪惡帝國的瓦解。
現在,立陶宛再次受到考驗,這次是中國共產黨。以示抗議立陶宛邀請台灣開設辦事處,中國已撤回駐立陶宛大使,並切斷兩國間鐵路貨運運輸。
但我可以說,立陶宛面臨的壓力比報導還要嚴重得多。
立陶宛最重要的外國投資者美商賽默飛世爾科技(Thermo Fisher Scientific)被告知,若立陶宛政府不讓步,其在中國的業務將面臨風險。加上其他的中國制裁,可能會讓立陶宛損失2.5%的GDP等同超過10億歐元。
立陶宛政府已經很忙了。主要要應付隔壁白俄羅斯的兇殘政權。立陶宛真的還要跟一個比他大500多倍的國家抗爭嗎?
是的,應該。立陶宛獨特且具原則的外交政策已享譽國際,這將為其文化、外交、經濟和軍事帶來長期紅利。
捷克去年的經驗表明,中國對台灣的霸凌--用毛澤東的話來說--是隻紙老虎。反抗中國的國家越多,它的威脅就越弱。立陶宛的勝利將對中國的無敵形象造成重大打擊。
相反的,卑躬屈膝的代價是巨大的,而且不只立陶宛,香港、西藏或台灣,都會記得立陶宛的遭遇。因此,任何在歷經阿富汗失敗後望能恢復威望和信譽的西方決策者,無法找到不支持立陶宛的理由。
賽默飛世爾的堅定值得嘉許。而所有西方企業都應該抵制中國的霸凌,而不是當幫兇。當然,他們可能要承擔失去中國業務的風險,但若相對的西方政府和客戶能將這些幫兇排除在採購合約之外,或是員工自動選擇其他公司,或是投資者拋售股票(我剛買了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的股票以示感謝),他們將損失更多。
西方政府及所有同感之人,應該要放大台灣的努力,幫忙緩解立陶宛對外貿易和投資的所受到的衝擊,跟西方國家40兆美元的GDP相比,成本微不足道但利益是巨大的。
下一步,更多國家應效仿立陶宛,退出17+1(中國+17中東歐國家合作),舉行有關中國侵犯人權的聽證會、提供香港人救助,加強對台關係。
這將向北京發出重要訊息,表明霸凌會適得其反。
立陶宛不小也不孤立,它是全球最強大的軍事和經濟結構的核心。
惹毛立陶宛將面臨危險!! 即使外界對立陶宛的支持比我想像的還要慢跟破碎,立陶宛都不應退縮。即便是台灣辦事處名稱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,一旦讓步,只是個開始,惡霸會來索討更多。
作為立陶宛三十多年的友人,我希望其他國家能出手相救立陶宛。但我記得1990-91年的時候,他們並沒有(出手幫忙),無論如何總之最後立陶宛還是贏了。